青岛蒙台梭利教育研究院(CMS)

不合格的教师让蒙台梭利教育成“蒙事”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伟大教育家,她所创立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对世界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改革开放以后,蒙台梭利幼儿园以及相应的教育机构在我国与日俱增。
  蒙台梭利教育开展的关键是有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蒙台梭利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综合能力。蒙台梭利教育要求教师是一个科学家,即教师要有一双科学家所拥有的善于观察的眼睛,不仅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体能发展的需求,还要了解孩子心理的需要;同时要求教师也要是孩子的仆人,即通过观察了解孩子成长的需要,并合适宜地将孩子需要的东西提供给他们。由此可见,蒙台梭利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但是,不少幼儿园没有了解蒙台梭利的精髓就匆忙照搬,甚至出现了负责蒙台梭利班的教师仅仅进行10天左右的短期培训就开始教学的现象。一些不正规的培训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也在做培训工作,由于时间紧短,他们讲解教具多而介绍理论少,影响了蒙台梭利教育的质量,导致蒙台梭利教育变成“蒙事”的教育。目前,我国的蒙台梭利教师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对蒙台梭利教育精髓的领会不足。蒙特梭利教育体系的严谨性和操作性,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蒙台梭利指出教师不仅是环境的提供者,还是一个观察者和示范者。蒙台梭利教师应该深刻理解蒙台梭利教育的深刻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其精髓,真正把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渗透到教育实践当中来。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教师扮演的是“导师”的角色,其作用是能够适时地对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予以回应,并在恰当的时候给儿童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干预,而目前在我国,这种“导师”意识还尚未形成。蒙台梭利班的教师虽然经过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培训,但是其对教师的传统认识是根深蒂固的,因此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主义”的传统教育模式。

  其次,拘泥于形式而忽略对内在价值的把握。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确定其个别化教学的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教具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中颇有特色的部分,但蒙台梭利教育不仅仅是通过教具的操作而使幼儿达到学习的目的,而是教师借着蒙台梭利教育的精神,将蒙台梭利教育的内涵运用于教具当中,让幼儿在重复操作教具的过程中,秩序感、专注力、观察力、逻辑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手眼的协调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总而言之,蒙台梭利教师是推动与落实蒙台梭利教学课程的主要灵魂人物。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蒙台梭利教具的认识并不客观、准确,存在过于夸大或歪曲教具作用的现象。他们认为蒙台梭利教育就是操作蒙台梭利教具,重视向儿童展示这些材料时的一招一式,并不重视蒙台梭利重视教具本身的内涵和价值。比如,我们常常在蒙台梭利教室中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儿童所操作的教具有时并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还有一部分教师把蒙台梭利教具当作是进行教学示范时的辅助材料;他们只是在拿着教具进行直接的教学示范,并不把教具看作是教师为儿童提供的、让儿童与之互动的学习材料。教具成了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心,儿童则在教师的教导下成了教具的奴隶。

  再其次,观察者的角色没能充分体现。实施教育,观察先行。蒙台梭利认为:“生命本身在运动,为了研究它,探索它的秘密,指导它的活动,就必须观察它,不带先入之见地去了解它。”在蒙台梭利班中,工作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幼儿内在生命力的外部表现,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幼儿在工作中的各种行为表现,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幼儿的内在需要和兴趣。蒙台梭利在这里所说的观察,不仅仅是注意幼儿外表的成长和活动,还应表现在对幼儿成长和活动时内在需要的观察。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扎实的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敏感地觉察幼儿的反应,从而提供适宜的帮助和引导,促进幼儿的发展。但目前很多所谓的蒙台梭利教师由于理论素养不够,并不知道在实际教学中该如何去观察孩子,从而忽视了教师作为观察者这个角色的重要性。比如在观察过程中只用眼睛看,却不懂得用心去聆听、去思考,很少能够站在幼儿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内心感受,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来判断幼儿内心的想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目标和步骤,不能成功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转移。
   
    作者信息:
    魏玉枝,中国蒙台梭利协会认证讲师,大连儿童之家教师
    刘文,中国蒙台梭利协会副会长,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