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8日结束的首届中国蒙台梭利教育研讨会上,有个专家报告赢得“满堂彩”,令人印象深刻,那便是中国蒙台梭利协会副会长、中国蒙台梭利协会教学总监文颂民老师的精彩报告。
作为大会第一个报告专家,文老师首先从蒙台梭利博士和特殊教育的渊源讲起。
提到蒙台梭利教育,大家头脑中首先浮现出的是正常儿童的教育,殊不知,蒙台梭利教育与特殊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与关系,也是促成及奠定她日后教育学说的根基。
其实,蒙台梭利博士早年也从事多年的特殊教育后才开始转向正常儿童的教育,作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突破传统教学法的窠臼,以医学博士的身份去帮助那些被遗忘在罗马收容所的低智能儿童,试着去发掘隐藏在智障儿童背后的人性,促使她对教育的方法有更大的发现。她认为,智能不足主要是教育上而非医学上的问题,之后,她开始研读伊塔和塞根的作品,对智障儿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与智障儿童的接触和研究,她提出,利用双手操作发展智力的教育理念,并主张,智能障碍与其说是医学上的问题,还不如说它是教育上的问题。
特殊教育的孩子也是社会的一份子,“有教无类”,他们也享有和正常儿童一样的教育权利,也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就在这一天,人们都在关注着这些“星星一般的孩子”,这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通过蒙台梭利教育治疗和帮助,不但能挖掘特殊教育儿童某些方面的潜能,还能使他们趋向于自食其力,从而能有相对幸福的生活。
文老师从特殊儿童的类型为切入点,回顾了蒙台梭利博士和特殊教育的渊源,并围绕蒙台梭利特殊教育培训讲稿(1900年)大纲,阐述了当时蒙台梭利博士进行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时的课程,比如,规则教育课程、肌肉教育课程等等。
尽管特殊儿童智力的发展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其实,他们的情感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智力和身体的原因,所以,医学家认为,尽管他们没有能力和正常同龄儿童交往,但是,他们还是有不同的社会需求。
调查和比较发现,这些儿童不同的年龄段有很多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的特征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基础,这些儿童显示给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自我活动。文老师通过自我活动理论和感官教育理论,分析了教育,尤其是蒙台梭利特殊教育,对于特殊儿童实现教育治疗的可能性。
理论应用与实践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用。紧接着,文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北美国家特殊儿童教育的实践:IDEA(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残疾个体教育行为),并阐述了国外包含式教育的实例分析。
最后,文老师凭借多年的蒙台梭利研究、实践经验和培训体会,和大家探讨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蒙台梭利精神,这对于今天的蒙台梭利人,尤其是活跃特殊教育一线的蒙台梭利教育工作者尤为重要。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蒙台梭利精神?
对儿童的爱与、对他们需要的自我活动的理解是蒙台梭利方法的关键,而不是学校根据他们的教学计划所用到的正方体、圆柱体等其他教具。
什么是蒙台梭利教育?单纯的教具操作并不是蒙台梭利教育,教育理念是教育的灵魂,弘扬蒙台梭利教育教育,到底弘扬的是什么?
我们认为,弘扬蒙台梭利精神才是真正的弘扬蒙台梭利教育。对儿童的爱,给儿童以自由,为他们准备一个适合其身心发展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自由选择教具材料,动手反复操作和探索,在自我活动和工作中身心发展需要得到满足,这就对蒙台梭利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蒙台梭利特殊教育者,更是提出了高要求。
面对特殊教育的孩子,对他们施行融合教育,需考虑的因素包括特殊儿童的特殊程度、正常儿童的特性、他们会怎样去看待和理解同伴的特殊性,以及负责这些班的蒙台梭利专业教师的水平和能力等等。在这种环境,特殊儿童能否受益,不仅仅取决于课程的设计,而且还取决于教师是否为支持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专门的机会,观察把握教育的契机,这也是一门教育的艺术,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特殊教育的孩子接受到教育,将来成为一个独立面对生活的“强者”。
中国蒙台梭利协会教学总监文颂民(图中)
文颂民老师讲座现场
文老师专家报告会“蒙台梭利教育与特殊儿童”
首届特教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