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蒙台梭利教育研究院(CMS)

《指南》解读“蒙台梭利教学指导”之动作发展

    专家指出,《指南》提供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是家长和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有助于帮助家长和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确定适合其身心状况的合理发展目标,不是评价和衡量幼儿发展快与慢、好与差的“标尺”,不能简单地对照指标评判幼儿,更不能将《指南》作为分领域训练的“清单”,不能简单、直接地用作幼儿园的具体教育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因此,切不可为追求“达标”而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提供丰富、适宜的玩教具和游戏材料,并善于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不同幼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大动作、精细动作发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无论是大动作发展,还是精细动作发展,这些动作发展给幼儿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更是智力和心智上的成熟。
    “智慧在手指尖上”,要培养聪明伶俐、才智过人的宝宝,就必须让他们在发展关键期内锻炼手指的活动能力。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如果幼儿不能让他的双手得到充分的锻炼,他的性格形成就会遇到障碍,能够很好地使用双手的幼儿,其发展更快,性格更坚强,手眼协调、身体协调方面更好。

    教育目标

    在《指南》中“健康”领域“动作发展”部分,也针对幼儿各方面动作发展提出了要求与教育建议。比如,“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教学建议

    针对这些“教育目标”,《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诸如:沿着地面直线行走、沿着低矮物体、斜坡等较平稳地行走,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定,跑跳、钻爬等,蒙眼走路;用笔涂涂画画,会用筷子吃饭;能沿边线较直地画出简单图形,或能边线基本对齐地折纸,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能用剪刀沿直线剪物,沿直线剪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等等,这些目标与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中“动作教育”相切合。

    “施教”指导

    比部分“动作发展”,主要参考《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中“动作教育”部分。在日常生活练习教学过程中,内容丰富多彩,贯穿于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此罗列一些蒙台梭利教室中常用的“动作教育”活动以供参考。

动作教育

活动设计

敲的工作、拧螺丝、拧瓶盖、倒水、装沙不撒、撕贴画、搭建积木、拼摆图形、擦银器、剪纸、粘、贴、衣饰框、穿珠(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玻璃珠——大的或者小的,塑料的或者木质的等各种形状和质料的珠子)、转螺母和螺钉(需要提供各种各样的螺母和螺钉)、开锁(可以选择不同的钥匙和锁,不断地增加难度)、缝纫(要提供大头针和针垫,教导幼儿从简单的编织开始——可以先用纸进行练习,可以缝钱包和挂饰,钉纽扣,装饰,刺绣品;还可以延伸为缝被子、枕头、套手的木偶、香料袋等)、种植和照顾动植物、用各种容器和花瓶学习插花、饭桌的预备(需要提供碟、碗、筷等器具)包饺子、元宵等。

动作设计

走(步行)、坐、站、拿(持)、搬(运)、放(置)、拧、倒(移、注)、折、切、剪、贴、缝、编、捏、夹、转(旋转)、擦、撕、打、敲、卷、削、拉、揉、扎、扒、打、扑、扔、执、扣、扩、扫、托、扬、扯、抖、扶、抠、扭、抓、投、拂、拣、拉、拗、拔、拌、抱、拨、拆、拣、拓、抬、拖、拧、拦、拎、拢、抹、拋、择(zhái)、挖、拾、挑(tiǎo,tiāo)、挠、捉、捏、捅、挽、捡、掂、捶、捧、掏、推、掷、掩、掀、插、搓、搭、提、握、揉、搅(jiǎo)、揭、揪、摆、搬、摸、摔、撞、撒、撕、撬、舀、倒、捣、淘米、粘贴、捏的工作、敲的工作、拧的工作、倒的工作、撕的工作、按的工作、摆的工作、洗的工作、捏的工作、剥的工作、贴的工作、拧的工作、串的工作、拔的工作、舀的工作、串的工作、擦的工作、插的工作、铲的工作、撕的工作、摆的工作、掰的工作、搭建积木、拼图活动、折纸活动。

其它

比如, 拿托盘或篮子、拿椅子、放椅子、搬桌子、取工作垫、拿空的水壶、端盛满水的水壶、安全的拿剪刀、安全的搬运玻璃容器、椅子的归位、卷工作毯或工作垫、叠工作毯或布料、穿工作服或围裙。

 

    教学举例

整只手拿碗倒豆

    教具构成

    1. 一个托盘。
    2. 两个相同的碗。
    3. 一些黑豆,放在左边的碗中。

    基本操作

    1. 告诉孩子:要示范“倒豆”的动作。
    2. 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3. 先伸出左手,缓缓地接近有豆子的碗,五指要紧贴碗壁。再伸出右手,依循同样的方式,稳稳地端起碗。
    4. 将装有豆子的碗移到空碗的正上方,确定碗口对着空碗的中心点,稍做停顿,再慢慢地将豆子倒入空碗中。注意两碗口不要碰触。
    5. 确定碗已倒空,将碗轻轻放回原位。
    6. 与步骤3至4相同,将豆子倒回原来的碗中。
    7. 请孩子进行操作。
《指南》解读“蒙台梭利教学指导”之动作发展(图1)

图为:幼儿用手抓豌豆工作

    错误控制

    掉落在托盘上的豆子。

    兴趣点

    倒豆的声音。

    直接目的

    1. 发展手眼的协调能力。
    2. 锻炼手部的肌肉。

    间接目的

    发展专注的能力。

    注意事项

    1. 豆子若有散落,要示范如何用拇指、食指以二指捏的方式一颗颗地捡起来,放进碗里。
    2. 碗口不要碰撞。

    延伸活动

    1. 更换碗的大小和颜色。
    2. 黑豆可换成谷物或其它的物品。[yao_page]

    整只手抓豆

    教具构成

    1. 一个托盘。
    2. 两个相同的碗。
    3. 一些黑豆,放在左边的碗中。

    基本操作

    1. 告诉孩子:要示范“抓豆”的动作。
    2. 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3. 先伸出左手,缓缓地接近有豆子的碗,五指要紧贴碗壁。再伸出右手,四指呈握状,伸进碗中,把豆子抓起。
    4. 移到空碗的正上方,松开右手,等豆子掉入碗中,稍做停顿。继续进行,直到移空左碗里的豆子。
    5. 再用同样的方式把右碗里的豆子移回左碗。
    6. 请孩子进行操作。
《指南》解读“蒙台梭利教学指导”之动作发展(图2)

用手抓豌豆工作

    错误控制

    掉落在托盘上的豆子。

    兴趣点

    豆落下的声音。

    直接目的

    1. 发展手眼的协调能力。
    2. 锻炼手部的肌肉,增强手的灵活性。

    间接目的

    发展专注的能力。

    注意事项

    豆子若有散落,要示范如何用拇指、食指以二指捏的方式一颗颗地捡起来,放进碗里。

    延伸活动

    1. 更换碗的大小和颜色。
    2. 黑豆可换成谷物或其它的物品。

    搅蛋器的使用

    适合年龄

    2岁半以上。

    教具构成

    1. 一条适合孩子用的围裙。
    2. 两个鸡蛋。
    3. 一块海绵。
    4. 一个大托盘。
    5. 一个小的搅蛋器。
    6. 两个干净的碗。

    准备工作

    让孩子穿上围裙,老师将鸡蛋打碎到碗中,把海绵、搅蛋器等物品放入托盘中。

    基本操作

    1. 告诉孩子:将示范“使用搅蛋器”。
    2. 邀请孩子到适合工作的地方开始工作。
    3. 拿起搅蛋器的柄放在左掌心上,将搅蛋器竖立,用左右掌心来回搓动搅蛋器柄。
    4. 然后将搅蛋器放入碗中,双手来回缓慢搓动,直到碗里的鸡蛋被扰动出现泡沫。
    5. 把搅蛋器从碗中取出,用海绵擦净搅蛋器上的残留液体。
    6. 把搅蛋器和海绵放回原位。
    7. 老师再打碎一个鸡蛋到一个新碗中,鼓励孩子练习。
    8. 碗中搅好了的鸡蛋可留给厨房做餐点使用。
《指南》解读“蒙台梭利教学指导”之动作发展(图3)

图为:幼儿工作照片

    错误控制

    液体洒落在桌子上。

    直接目的

    1. 学会使用搅蛋器。
    2. 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

    间接目的

    1. 增强秩序感和专注力。
    2. 增强自理能力及自信心。
    3. 锻炼协调和平衡能力。

    延伸活动

    1. 可以更换不同大小、形状的碗。
    2. 可以用洗洁液或带颜色的水来工作。
    3. 可以更换搅蛋器(搅拌器、木勺等)。

    用海绵移水

    教具构成


    1. 两个相同的碗,左边一个碗盛有水,右边的是空的。
    2. 一块长方形海绵。
    3. 一个托盘。

    基本操作

    1. 告诉孩子:将示范“海绵移水”的动作。
    2. 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3. 双手握住干海绵,给幼儿示范如何用力挤压海绵,可以配合语言提示:“挤、放。”
    4. 用右手抓住海绵并放到装水的碗里,等待海绵吸水。
    5. 用两只手握住海绵,拉出水面,稍做停顿,将水滴沥干。
    6. 将海绵移动到空碗上空,双手挤压海绵,将水挤到空碗里。
    7. 在移水的过程中,观察孩子反应,然后请孩子尝试。
    8. 结束练习后,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
《指南》解读“蒙台梭利教学指导”之动作发展(图4)

图为:幼儿工作照片

    错误控制  

    水滴在托盘上。

    直接目的

    1. 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2. 提高动作控制能力。
    3. 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4. 加强手部肌肉的训练。

    直接目的

    独立性、专注力、自信心的培养。

    注意事项

    1. 挤压吸足水的海绵的力度应由小到大。
    2. 若有水滴在托盘上,应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吸干。

    延伸活动

    1. 用一小块布代替海绵。
    2. 更换不同大小、颜色和形状的碗。

    倒水

    教具构成

    1. 托盘一个。
    2. 容器两个。左边一个是盛满一半水的水壶,右边一个是有控制线的玻璃杯。
    3. 海绵一块。

    基本操作

    1. 告诉孩子:将示范“倒水”。
    2. 邀请孩子一起工作,确定孩子可以看清楚示范动作,没有其它干扰。
    3. 伸出右手,将大拇指与其余四指明显分开,缓缓地接近水壶,将四指穿入杯子的把手,然后以大拇指按住把手上方,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做支撑,稳稳地端起水壶。
    4. 将水壶移至空杯的正上方,倾斜确定壶口对着空杯的中心点,稍做停顿,再慢慢地将水倒入空杯中。在倒的过程中,提示注意不要让水超过控制线。
    5. 确定水位已到达控制线的位置,将水壶轻轻地放回原位。
    6. 稍做停顿,用左手将水杯里的水再倒回水壶中。
    7. 请孩子进行操作。
    8. 结束全部练习,用海绵擦拭有水区域,并将托盘放回原位置。
    9. 将所有的教具放回托盘中,然后放回架子原位置。
《指南》解读“蒙台梭利教学指导”之动作发展(图5)

图为:幼儿工作照片

    错误控制

    1. 水滴到托盘上。
    2. 杯子上的控制线。

    直接目的

    1. 发展手眼协调能力。
    2. 从左到右的方向感。
    3. 锻炼左、右手部的肌肉。

    间接目的

    1. 增强控制行为的能力。
    2. 培养作事的顺序性和逻辑性。
    3. 培养专注力和观察力。

    注意事项

    若有水滴在托盘上,应引导幼儿用海绵把水滴吸干。

    延伸活动

    1. 更换水壶的大小和形状。
    2. 变化杯子上的水位线:变高或者变低。
    (节选自中国蒙台梭利协会认证《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

    更多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分析,CMS官方网站将持续更新,欢迎及时关注中国蒙台梭利协会(CMS)官方网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系列报道
    《蒙台梭利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施教指导篇之生活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施教指导篇之社会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施教指导篇之语言篇
  
    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儿童观

    为何今日中国需要蒙台梭利教育    

    蒙台梭利世界成功人士的摇篮


    本站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