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与夸美纽斯儿童观之比较
罗文红
(重庆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重庆,400043)
「摘要」:蒙台梭利和夸美纽斯是教育史上两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他们的教育思想在儿童观方面存在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对两者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为今天的儿童教育提供启示。
「关键词」:蒙台梭利;夸美纽斯;儿童观; 比较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捷克著名的教育改革家、教育理论家。夸美纽斯也提出过很多重要的儿童教育思想,并且他还为儿童教育专门著过《世界图解》——历史上最早的儿童看图识字的启蒙读本以及历史上第一部儿童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意大利人,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儿童女教育家,蒙氏的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到现在还闪着光辉。两位教育家虽然时间相隔了两个多世纪,但是他们在对儿童教育中的很多思想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具有很大的可比性。笔者试图从儿童观上对两者的教育思想相似性进行比较及阐述。
一 对儿童的尊重和崇拜,以儿童为师
夸美纽斯生活在欧洲中世纪末期,那个时代的潮流主张禁欲,认为儿童是生而有罪的,所以强调成人用体罚、训斥等手段对待儿童。这种以成人为中心的对待儿童的方式认为儿童是依附于成人而存在,儿童根本没有独立的人格。而夸氏则悖时代潮流而动,提出:“儿童是无价之宝” [2]。“对于父母,儿童应当比金、银、珍珠和宝石还贵重的”[3] 。夸美纽斯是个基督徒,所以他借耶酥基督的名义赞赏儿童,“基督用双手抱着孩子,就象抱他的小弟小妹一样,他随身偕带他们,吻他们并向他们祝福。[4]”“凡是用双手抱持小孩的人,可以确信他也在抱持天使。[5]”“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能进天国” [6]。“儿童们给予我们的正像一面镜子,在它里面我们就可以注视谦虚、有礼、亲切、和谐以及其他基督徒的品德”[7]。夸美纽斯假借基督的名义,赞美儿童。虽然夸氏受时代所限,没有很直接的赞美儿童,没有直接地提出以儿童为师,但他能在中世纪末期提出这样的观点,是需要巨大勇气的。因此他的尊重儿童的思想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蒙台梭利继承了夸美纽斯的思想,她则更直接地提出“儿童是成人之父[8]” 。蒙氏提出尊重儿童,以儿童为师,那是因为她认为儿童是“被赋予新的活力进入这个世界,这种活力能纠正前辈的错误,并给世界以一丝新的气息。[9]”儿童“自身已携带一种力量,能创造一个比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更完美的世界。[10]” “我们能在儿童身上发现人的素质,……也能在儿童身上发现种族未来的幸福。1”“我们对新生儿的态度不应该是一种怜悯,而应该是对创造的神秘的崇敬。2”“要想帮助和拯救世界只能依靠儿童,因为儿童是人类的创造者。3” 与当时时代认为的儿童依附成人而生存、儿童孤弱无力相反,蒙台梭利旗帜鲜明地提出儿童是世界的拯救者,儿童的出生为世界注入一种新的活力,儿童就是成人之师。
二 儿童自身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
蒙台梭利和夸美纽斯都认为儿童身上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夸美纽斯认为人身上自然地存在着“学问、德行与虔信的种子”,夸氏作了很形象的比喻:“灯、油、火绒,以及一切用具都已具备,只消他善于擦出火星,着上火,点好灯,他便立刻能够看见,能够充分享受上帝的智慧放在他身上和世间的稀有的珍藏 4 ”。教育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用火绒擦出火星、着上火、点好灯。夸美纽斯从自然现象入手,来论证儿童教育,他认为教育就要象自然界的事物一样,顺其自然。“在自然的一切作为里面,发展都是内发的5”,同样,儿童的发展也是内发的,儿童身上自然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种子,教育就是根据种子的自然发展规律,给其浇水,任其发芽,适当修剪,教育是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而不是修改其规律或逆规律行事。
蒙台梭利也认为:“当一个新的生命诞生时,它自身包含了神秘的主导本能,这将是它的活动、特性和适应环境的源泉”6。儿童“存在一种神秘的力量,他给新生儿孤弱的躯体一种活力,使他能够生长,教他说话,进而使他完美7”。“在儿童心灵中有着一种深不可测的秘密,随着心灵的发展,它逐渐展现出来8 。蒙氏认为,儿童身上有一种内在的发展本能,她把这种内在的发展本能促进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发展的过程称为“实体化”。而且她认为,这种儿童这种内在的发展本能“不仅对他身体的发展和营养,而且对各种心理功能的发挥都在起作用”9。 她还赞美儿童身上的这种内在发展本能,“儿童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由此使他产生惊人的举动”10<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