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纪律教育之要旨
王飞
摘要:纪律教育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中的闪光点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建立在儿童自由、独立的基础之上,其内涵与普通学校中的纪律思想大相径庭。对我国幼儿教育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纪律教育 吸收的心理 精神胚胎 工作
蒙台梭利是与福禄贝尔齐名的著名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德国的勃兰根堡村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古典主义的幼儿教育体系。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圣罗伦佐贫民区建立了第一所“儿童之家”。1909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全面系统的阐述了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纪律教育是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的闪光点之一。
1 纪律教育的理论基础
1.1 吸收的心理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智力与成人的智力是大不相同的。成人是通过运用心理来获得知识,他们从外界获得知识并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儿童不具备成人这种记忆力,但他们能记住事情,这是因为儿童具有“吸收的心理”。蒙台梭利认为外界事物的印象不仅要进入儿童的心理,而且形成其心理。这些印象本身在儿童身上得到具体化。儿童创造了自己的“心理肌肉”,用于周围世界所发现的事物。这种心理类型即是“吸收的心理”,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能够自己教自己,即使没有人专门教他,渐渐的他也能学会自如的使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1.2 心理胚胎
儿童的生理器官在母体内已经开始形成;“心理胚胎”则是婴儿出生时才开始发育的。心理胚胎和生理胚胎的发展都是渐进的,且具有发展的敏感期。在不同发展阶段,儿童表现出对于某种事物或话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而迅速,是教育的最好时机。但是,这种现象经过一定时间便随之消失。
1.3 社会内聚力
个体热爱、保卫、尊重自己的集体,并把集体作为其存在的目的。儿童之间的这种团结是自发需要的产物,我们称它为“社会内聚力”。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渐渐感到,他们是集体的一部分,其活动也作用于集体。他们不仅对集体开始发生兴趣,而且还兢兢业业地为它工作,可以说是全心全意。儿童一旦达到了这一水平,就不再是盲目地行动,而是把集体放在首位,为了集体的利益努力争取成功。
2 纪律的内涵和实质
2.1 积极的纪律
一谈到纪律,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权力部门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而制定的强制性的规定,人们为了避免惩罚而被迫遵守纪律。蒙台梭利的纪律观与上述纪律观截然不同。蒙台梭利认为,纪律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我们井不认为当一个人像哑巴一样默不作声,或像瘫痪病人那样不能活动时才是守纪律的。它只不过是一个失去了个性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
2.2 自由的纪律
蒙台梭利接受了卢梭的性善论思想,认为儿童的本质是善良、完美、有秩序的,自由是对儿童本质的顺从。纪律也必然应该是自由的。当一个人是自己的主人,拥有充分的自由时,他就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成为守纪律的人。
2.3 内部控制的纪律
《辞海》对纪律的解释是:社会的各种组织(如政党、政府机关、军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等)规定其所属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这种纪律是外在的为了约束社会组织中各个成员行为所制定的。这种关于纪律内涵的理解是把纪律当成强制性的,是外部控制的纪律,是为了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而制定的。纪律教育的目的不是限制、惩罚、控制和命令儿童,而是通过激发儿童的“内在纪律”,以给他们带来更大的自由。积极纪律的维持不是靠灌输和压抑,而是基于“内在纪律”的由内而外的自然生发。
3 纪律教育的实施
3.1 工作
真正纪律的第一道曙光来自工作。在孩子们非常热衷于某件工作的特定时刻,他们的激情、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细心和耐力、毅力和持续性、自动性和创造精神,是纪律的充分体现。也正是孩子们开始走上了纪律之路。不管他们承担什么任务,都会同样地保持良好的纪律。工作为教师培养儿童的纪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工作中,儿童是发自内心的遵守规则。
3.2 自我教育
蒙台梭利十分注重儿童的自主探索,她认为要建立一种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使儿童从妨碍其身心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传统教育把儿童当成木偶,认为他们是无知的,什么都不会做,也不知道怎样做,家长和教师应该替他们做好一切。蒙台梭利强调成人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完成他们自己该完成的有益活动,而不是替他们完成一切。
3.3 “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特别强调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她认为儿童具有吸收心理,儿童正是通过吸收心理从环境中吸取知识,获得发展的。所以,在为儿童创设的特殊环境中预备和安排一系列有目的的文化活动主题,对于儿童的发展极其有利。一个被带到美国的印度婴儿,被置于美国人的关怀之下,他学会的是讲英语而不是印第语。因此他的语言不是来自母亲,是儿童吸收了语言,就像他吸收他生活其中的人们的风俗习惯一样。因此他所获得的任何能力都非遗传所得。是儿童吸收了周围世界的材料并将其塑造成未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