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总会表现出一些让家长难以理解的行为,许多家长甚至认为是不是家庭的教育出了问题?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是家长错怪了孩子,孩子出现某种“怪异”行为,并不是孩子不听话、任性或自私,而是他们心理成长的一种表现。
本期,中国蒙台梭利协会高级讲师、教育硕士江伟(园长)将为家长们答疑解惑,教家长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并给予正确的教育指导。
事例 :不懂礼貌的嘟嘟
春节期间,王女士的家中常有客人来拜访,王女士让两岁7个月的女儿嘟嘟跟客人打招呼,嘟嘟 却很不给面子,不打招呼不说,还总躲在王女士的身后,甚至还会发脾气、大声哭闹,根本不理会家长的尴尬。
专家解答:
• 这是因为0-3岁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秩序的敏感期,如果这时候让她突然接触一个她不熟悉的人或者环境,就会打破孩子内在的秩序感,而秩序感一旦打破,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全,表现出紧张、胆怯、焦虑、哭闹等现象。特别是在春节期间,频繁的客人来访,特别多的生面孔和待客方式,以及生活习惯、作息时间的变化等等,孩子表现出这种现象就会更加明显,但这是正常的,成人不要过多地强迫孩子,慢慢的引导即可。
• 其实良好的秩序感的建立对孩子的各方面发展是非常有利的,秩序感强的孩子,以后做事情有条理,专注的时间长,智能发育良好等。孩子处于秩序的敏感期时,我们尽量做到物品的摆放整洁、有秩序,家具布置不要经常的更换,儿童的日常时间安排要有规律性,不能太随意等等。
这时候的嘟嘟不一定是不懂礼貌的,因为真正的社交礼仪的敏感期是在2.5—4岁之间,根据个体不同的差异,有的发展的较早,有的稍晚一些。我们知道,孩子的发展是有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的,只要我们耐心的引导,孩子到了一定的社交礼仪和生活规范的敏感期,同时为了适应环境,自然就会有了想要与人交往的欲望,也就有了我们成人眼中认为的有礼貌的表现了。
事例 :爱扔玩具的多多
多多1岁5个月了,张妈妈抱怨说:“多多太淘气,总喜欢‘搞破坏’,经常把桌子上的玩具全部用手扫到地上,然后捡起来再扫到地上……或者将一些玩具塞到家具的小洞里,乐此不疲,令大人十分头痛。”
专家解答:
其实这是孩子正处于一个空间感觉的敏感期和细节的敏感期。这时候的孩子喜欢扔东西,就是因为对于每样物品的空间位置的认识特别感兴趣,通过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其现状会使孩子们感到很好奇,有时候一个杯子打碎在地上,他都不会感到害怕,反而更加惊奇,还有的孩子喜欢藏猫猫,会把玩具或者其他用品藏起来等等,其实都是想了解上下、左右、里外、高低等位置的变化从而产生的影响。
有的时候孩子会将玩具塞到小洞里,有的孩子还喜欢捡起各种细小的东西往嘴里塞,我们越是害怕他动电源插座而孩子偏偏很好奇等等,这些现象说明除了孩子处于感觉的敏感期外,还有一个是关于细节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特别善于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喜欢观察和摆弄一些细小的东西,我们不能去单纯的、粗暴的干涉,因为在这个敏感期内如果引导得当,我们的孩子的观察能力会更加敏锐,探索能力、分析和判断能力都会等到加强。
事例 :自私的小孩yoyo
2岁yoyo的玩具总不愿与人分享,别人一碰她的玩具,她会马上抢回来,非常生气地说,“这是我的”。妈妈对此很不理解,她觉得多多太自私了。
专家解答:
其实这还是一个秩序感的问题,同时这个孩子也处于一个自我概念、自我意识初步建的阶段。
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会把什么都看得完整和完美,不能容忍缺失、破损等等。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完全做到什么东西都与人分享,这样他会觉着不再是完整的,会打破他内在的秩序感。还有的妈妈在给孩子吃苹果时,为了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就故意的咬一口,这时候孩子如果哇哇大哭,妈妈就认为孩子不愿意分享了,其实孩子只是因为一个完整的苹果突然被别人咬一口,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打破了他内心完美与完整的秩序感才哭闹,并不是不爱妈妈了。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又有了一定的自我概念与自我意识,认为什么都是“我”的,“我”就是想干什么、想要什么等等,这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特定阶段的表现,而不是孩子故意变得自私自利,我们要耐心的引导,慢慢和他讲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正确的方法、正面的引导,一些负面的现象会慢慢退化。
事例 :个性叛逆的乐乐
乐乐2岁半了,个性非常叛逆,妈妈叫他做东,他偏做西,什么事都跟家长的意愿反着来。乐乐的妈妈只好采取吓唬或打的方式来教育乐乐,却发现效果不大,反而有时候孩子会更加反抗,哭闹得更厉害。
专家解答:
我们都知道孩子长到十三、四岁时处于一个青春期的逆反状况,这时候的孩子的叛逆行为我们感到很正常,但是孩子在婴幼儿时的第一个逆反期我们却往往忽视掉了。在两岁半到三岁之间,孩子正处于一个建立概念的敏感期,自我意识较强,什么东西都是“我”的,“我”就想要自己去做什么,而不需要别人的帮助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合理意愿与请求,做什么事情可以事先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如果是无理的要求或者是有危险的事情,我们也要耐心的教育、引导,而不能粗暴的打骂孩子。因为孩子是有吸收性心智的,也就是会观察、模仿的,如果引导得当,这样的在我们眼中叛逆的孩子以后反而会更有主见和独立成长的意识,不论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冷静的处理,且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成人经常采用一些粗暴打骂的手段,那么孩子也会像成人一样,遇到什么事情不会耐心的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同样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表现出的就是哭、闹、甚至打人、咬人来解决问题等等。
事例:不喝白开水的奇奇
奇奇1岁了,最不喜欢喝白开水。奇奇的妈妈为了让孩子多喝水,不得不哄着孩子喝蜂蜜水或冬 瓜水,以保证孩子每天必须的饮水量。
专家解答:
孩子从一出生就进入了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内我们应该发展孩子的多种感官,也就是多进行视、听、嗅、味、触的训练。而在味觉的训练中,我们也应该让孩子多进行各种滋味的尝试,如果经常性的让孩子只是品尝带有甜味的饮料,一旦形成习惯,也就是我们说的秩序感,孩子以后再改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孩子不想喝水的时候可能是还不需要,不要太过强迫,即使引导他多喝水也有很多方法,例如多加锻炼,增强新陈代谢,或者通过各种水的游戏让孩子主动喜欢水等等。
附:
如何抓住孩子的敏感期?
•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内在的吸收外界刺激的敏感性。这种敏感性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潜能的迸发, 是一种在内在冲动力的驱使下所表现出的积极的活动力量。它促使儿童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特别敏感, 并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事物上, 但对其他的事物却置若罔闻,也就是儿童对某项事物认识的“敏感期”。0-6岁的幼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即可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如果错过了敏感期,以后再弥补就会很难。
• 以下是孩子各种敏感期出现的时间段,根据个体的差异会有一些不同,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会在这些特定的时期,在心理及生理上会出现一系列的反映。
• 秩序敏感期(出生到3岁)
• 运动敏感期(1-4岁)
• 语言敏感期(0-3岁)
• 文字敏感期(4岁以后)
• 细节敏感期(1.5-3岁)
• 感觉敏感期(出生-5岁)
• 生活规范和社会礼仪的敏感期(2.5-4岁)
• 数字的敏感期(4岁)
• 音乐(审美)敏感期(4岁以后)
•文化学习敏感期(3-6岁)
• 工作敏感期(3岁以后)
• 建立概念的敏感期(2.5-3岁)自我意识较强,什么东西都是“我”的
• 性别敏感期(3-4岁)
• 社会性发展敏感期(5-6岁)喜欢吸收自然界知识,动植物的试验和收集
• 针对各个阶段的敏感期,蒙台梭利同时指出, 不适宜的环境刺激会严重阻碍处于敏感期的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 成人应为儿童提供适应其敏感性的相应的环境。例如, 当儿童处于秩序的敏感期时,我们的物品摆放、家居环境都要整洁、有序,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将玩具和其他物品从哪里拿就放到哪里去,说话、做事都要有条理,按照顺序来;处于运动的敏感期,我们要多准备一些适合孩子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材料及其活动场地,生活中随时随地给孩子提供可以活动的机会;处于工作的敏感期,我们应该提供一个宽松的、能多让孩子亲自实践的机会,让孩子在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和服务于他人的时候,增强自理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和社会性责任感,避免一些人性的偏差,如依赖、胆怯、懒惰、任性等等,因为工作可以完善人格。
总结:抓住孩子的敏感期,在这些特定的时期内进行相应的学习和训练,同时设置相适宜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法则,真正的以幼儿的发展为本,时刻跟着孩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