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蒙台梭利教育研究院(CMS)

运用蒙台梭利规则对智障学生进行管理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影响着全世界的幼儿教育,究其根源蒙台梭利博士是从研究智障儿童开始的。运用蒙台梭利思想中的一些规则:“请文雅”规则、“请归位”规则、“请等待”规则等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管理,对于智障儿童常规的形成,人格的完善起到了一定的不可忽略的作用。
    玛利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意大利教育实践家,其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系列教具,近一百年来一直对全世界的儿童教育产生着积极影响。蒙台梭利从残疾儿童教育入手,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出人类成长的过程、规律和法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奠定智能的良好基础,挖掘儿童的潜能。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体系。
    着眼于特殊教育学校,目前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的除了少数聋哑学生,就是多数智力明显低下,并伴有其它障碍的智障学生。这些孩子往往表现为随意、任性、冲动、放纵自己、不懂规矩。下面就运用蒙台梭利的几条规则进行特殊教育学校管理的思考和认识,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请文雅!”
    “文雅”在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言谈举止温和而有礼貌。这里的文雅也就是指表现为讲文明和有风度、有一定涵养。在蒙氏理念里,倡导积极为儿童创造文明和和平的氛围,粗俗、粗野的行为不可以有。
    而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智障孩子由于自身障碍或者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在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有的孩子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有的孩子满口粗言秽语;有的孩子动不动动手打人……为矫治这些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尝试:每天运用晨会时间,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每周还有大晨会,我们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的专业老师还采用了一些行为矫正的技术等等。一段时间下来,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于是,我们想到了蒙台梭利。在蒙氏学校或蒙氏班级里,积极培养孩子轻声细语,举手投足轻拿轻放的文明和习惯。这种文明、和平的状态伴随着整个蒙台梭利的教学过程。一开始,涉及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坐、立、行、走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并注重培养。
    比如关于走就有很详尽的要求:伸出右脚,脚跟踩在地上;脚尖着地;以自然的步态踏出;姿势要端正,两脚交互前进;速度要缓慢,沉着稳定地前进;手和脚进行方向摆动等等(蒙氏有专门的关于走的活动的课程),注意控制姿态不佳,步伐混乱不够稳定。又比如关于坐:首先站到椅子的前方,身体稍微前倾,把裙子等可能被勾住的东西用手压住,轻轻地弯腰坐下;背挺直,腰部微微贴住椅背坐好;膝盖合拢,两手放在大腿上等等(蒙氏也有专门的关于坐的活动的课程),注意坐端正。
    再比如搬椅子时注意不发出声音,不碰到别人或者东西(蒙氏也有专门的搬椅子的课程)等等。还有一些社交礼仪,比如:打招呼和告别,握手,欢迎,应答,与他人接触,邀请、感谢与道歉,打断别人说话,递交物品,奉茶,打电话,问路、敲门,介绍以及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等等都有专门的训练。这种严格的要求和训练是通过学校环境、班级环境耳熏目染,通过对蒙氏老师的言传身教逐步感染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蒙氏老师轻柔的言语及自然优雅行为的渗透而逐渐养成的。
    二、“请归位!”
    归位,顾名思义,就是归还到原来的位置。通常我们说成,东西从哪里拿的还放到哪里。在蒙氏理念里,特别强调孩子们的这种秩序感。儿童的秩序感有两种:一种是外部的,她与儿童对他所在环境的体验有关;另一种是内部的,她会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及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因为孩子一旦小时候养成丢三落四的坏习惯,没有形成必要的秩序感,长大以后是很难改掉的。
    在特殊教育学校里,即便是低年级的智障孩子小的也有八九岁,已经错过了他们秩序感的敏感期,但是我们不得不重视对他们这种秩序感的培养和补偿。因为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涉及这样的一些问题,曾经让很多老师感到头疼。比如:一些高年级的智障学生在结束他们的感统活动以后,那些感统器材常常被他们搞得乱七八糟的,有的更是缺胳膊少腿,甚至被他们恶意损坏。面对这样的状况,老师常常感到无奈,三番五次地教育也没有用,还会有一些孩子不能将器材归位。
    究其原因,是这些孩子虽然已经升入高年级,但他们的那种秩序感并没有形成,没有养成那种归位的习惯。而一些开设蒙台梭利课程的低年级智障学生却能够通过系统的训练,懂得自觉地从什么地方取自己需要的教具,并把它们放置到正确的位置,结束以后再把教具放回原来的地方,逐渐养成这种秩序感。并把这种秩序感带到其他课上,甚至会在生活中延伸。比如体育器材的借还、放回原位;感统活动结束后,能将器材恢复原样,并置于原来的位置;宿舍里生活用品有序摆放;食堂里饭碗的摆放等等都相当有秩序,懂得归位。久而久之,这种秩序感就变成智障孩子内在的秩序感了。
    三、“请等待!”
    关于等待,这个就更普及了。不光是在学校里会这样要求,在社会上同样也会这样要求。因为等待,形成了必要的秩序,才使得我们的社会不会出现混乱。因此,在马路上会要求我们等待绿灯,等待绿灯亮时,车辆和行人才可以穿行马路,这样避免了各个方向的人都挤到马路上,造成马路拥挤混乱的情况;在很多地方也会要求我们排队等待,如银行、超市、食堂等很多地方,我们也必须等待,避免争抢的现象等等。
    在特殊教育学校里,虽然我们通过晨会、班会进行过教育,并且会通过少先队进行测评。然而,很多中重度智障的孩子还是会明知故犯,屡教不改。为什么呢?用蒙台梭利的观点解释就是没有形成这种必要的秩序感,奖惩是无用的。蒙台梭利博士研究证明:儿童会因为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者活动而学会等待。在这个过程中奖励和惩罚都是没有用的。孩子是出于对某样东西或者某项活动发自内心的喜爱。
    对于这些智障的孩子,我想也不例外。我们不难看到这些智障的孩子们一改以往哄乱、吵闹的现象,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待老师带他们去蒙台梭利教室上课。在蒙台梭利教室里,这些孩子更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位置安静地坐下来,等待其他小伙伴从教具橱里取出教具,放在一定的地方,结束后并把它们放回教具橱。他们能够在自己的位置上静静地等待,完全是发自他们内心的对教具和对活动的喜爱。他们是可以等待的。于是,在体育课上,他们会排着整齐的队伍等待老师发号施令;在食堂里,他们也会自觉地排队等待老师分发饭菜。
    运用蒙台梭利规则对智障学生进行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智障孩子的一些内在的需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一些效果。虽然蒙台梭利博士首先是从研究智障儿童教育,并取得喜人效果开始的,但是今天蒙台梭利在特殊教育领域的运用,我们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很多蒙台梭利的精髓的东西还没有被我们挖掘出来为我们所用,总之,走在蒙台梭利的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