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元良瑞 河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硕士研究生
颜雪梅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博士研究生
袁爱玲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教授 博导
摘 要 当前,我国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育存在着认识与实践层面的误区,表现为日常生活教育的简单化和边缘化。基于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思想的启示,我们应该彰显日常生活教育的价值、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全面确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和自我教育原则,努力改善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育状况,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 蒙台梭利 日常生活教育 幼儿园 思考
著名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创建的蒙台梭利教育法至今仍影响着世界许多国家的幼教改革与发展。早在二十世纪初,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就传入我国。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高度评价蒙台梭利的“努力和功绩揭开了幼稚教育史新篇章,使幼稚教育面目一新”。[ ]时至今日,蒙台梭利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已深入人心,然而,受我国文化传统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她的七个领域的教育体系(日常生活、感官、数学、语言、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表现)学习效果最差的当属“日常生活教育”。殊不知“日常生活教育”是蒙台梭利教育法中的重要内容,它所体现的是“教育为了生活准备” 的原则 ,即为儿童进入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作好准备。
一、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的理念与经验
所谓日常生活教育,就是让儿童学做日常生活中的事,如让儿童自己学会穿衣、洗手、整理用具、清扫房间、准备饭桌、洗涤碗筷、照顾花草、饲养小动物等。蒙台梭利在实践中总结出日常生活练习的内容涉及与儿童自身有关和与环境有关两个方面。与儿童自身有关的日常生活练习注重儿童的自我服务,如穿脱衣服、刷牙、洗脸、洗手、梳头、洗手绢、叠被子、整理衣物等等,从中让儿童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与环境有关的日常生活练习主要是做家务,如扫地、拖地、擦桌椅、摆餐桌、开关门窗,甚至食物制作等,以培养儿童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与能力。[2]
蒙台梭利指出,教育者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学会帮助自己”。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不应该取代或包办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以免养成过分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蒙台梭利专门为儿童设计了一系列日常生活练习教具。不同类型的日常生活教具,在培养幼儿生活技能方面则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比如,利用扫地组锻炼儿童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利用舀物组锻炼儿童精细动作的能力,特别是可利用倒水组锻炼儿童“倒”这一精细动作的能力;利用洗手组锻炼儿童自我服务的能力;利用开锁组锻炼儿童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等等。[3]可以说,日常生活练习旨在促进儿童注意力、协调力、意志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的基础上,培养儿童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和基本生活的技能。
深入分析蒙台梭利的日常生活教育理念与经验,不难发现如下重要价值:
第一,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秩序感
蒙台梭利精心创设的“儿童之家”,为儿童设置了一种“有准备的环境”。“有准备的环境”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和节奏;能够使儿童自由操作各种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的多寡智谋 有秩序;与成人环境有关联;能够保护儿童并让儿童有安全感;对儿童具有吸引力。[4]“有准备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具、各种符合儿童身高比例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教学材料;精神环境主要是为儿童创设一个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的温馨的、舒适的人文环境。“儿童之家”的环境布置非常讲究秩序与规则。如,一天活动结束,儿童自己打扫教室,收拾并归置工作材料。作为环境的提供者与管理者的教师,要保证环境和教具的干净、整洁,在儿童的独立清洁活动中只可从旁协助,但绝不能代劳。
第二,有助于培养儿童的专注力
儿童在宽松、自由、有准备的环境中自由探索,自主学习。这样的环境让每个儿童置身其中都能“平静地工作,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当他们去拿或去换作业器材时,都安静地走来走去。或许他们会离开教室,张望一下院子,然后又回来了。”[5]在“儿童之家”,因为儿童的活动是自主自由的,因此,对儿童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从而促其能够专心致志地、持久地从事某项工作(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与工作中,儿童的专注力、意志力得到了发展。
第三,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责任感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是其儿童自我教育思想的基础。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有吸收力的心理”,因此教师必须承认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才能够允许和支持儿童进行自我教育。在“儿童之家”中,无论是在自我服务还是为他人服务的日常生活练习中,儿童通过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叠衣服、自己系鞋带等,或者年长儿童对年幼儿童的帮助行为,都能培养其为自我、为他人的责任感。现实中大量成才者都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可见责任感是何等重要的品质。
第四,有助于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蒙台梭利认为,所谓独立就是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独自做一件事情。在她看来,独立是自由的前提条件,且儿童期望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寻求独立,因而排斥成人给予的过多的帮助。“任何教育工作,如果它能够富有成效地训练幼儿,就必须帮助他走上独立之路。”[6]“任何教育行为想取得成效,就必须使孩子们走向独立。作为教育者必须帮助他们学会独立走路、跑步、上下楼梯、捡拾掉落的东西,自己穿衣脱衣、自己洗澡、清楚地说话、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我们应该帮助他们,使他们个人目标和愿望的实现成为可能。这都对孩子进行独立性教育的一部分。”[7]在“儿童之家”中,每个儿童都专注于并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是儿童自我建设、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通过感知、操作、观察、分析、探索等活动,不仅智力、品德得到发展,同时创造力得以激活,从中帮助儿童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
总之,从社会学意义上看,日常生活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性人格的养成。所谓社会性人格,是儿童作为未来公民,在继承和发展本国与本民族文化过程中,表现出的较稳定的且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行为方式的总和。从现实意义上看,日常生活教育是为儿童进入并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提前做好的必要准备。从儿童生理与心理学意义上看,日常生活练习能满足儿童内在发展需要,同时促进其秩序感、专注力、责任感、独立性以及对物体的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二、目前幼儿园日常生活教育存在的误区
自二十世纪90年代,蒙台梭利教育法引入我国,在多年的本土化探索后,质疑与批评声仍不断。有专家指出,我国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中过于注重其产生的经济效应;过于注重其形式而忽略教育精髓的把握;尤其是“掌握蒙台梭利教育精髓的‘导师’难寻是当前我国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主要误区之一。”[8]的确,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借鉴引进与本土化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同样也折射出了我国幼儿园日常生活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一)认识误区:日常生活教育的简单化
为了解我国幼儿园日常生活教育现状,笔者在河北省城镇及农村幼儿园通过访谈和观察发现,目前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育通常指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包括入园、吃饭、入厕、洗手、喝水、午睡、离园等)中进行的知识教育,或者是等同于常规训练,并没有认识到生活基本技能以及伴随其过程形成的独立意识与能力、责任感、意志磨练等是日常生活教育的核心价值,使其失去了其应有之义。这种片面认识,导致教师在一日生活安排中并没能为幼儿提供关于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的更多的锻炼机会,而是由保育员或配班教师完成本该由幼儿自己做的事情,如整理玩具学具、分发餐具与饭菜、穿衣叠被等等,致使大多数幼儿缺失了日常生活的基本能力。目前我国有高达65%的家庭存在啃老族现象,不能说与这种日常生活教育无关。
(二)实践误区:日常生活教育的边缘化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幼儿园的引进过程中,日益暴露出重“学形”而非重“学神”的弊病。比如,蒙台梭利的教具是其教育法中的“特色”,但在一些幼儿园中,虽然已购置了昂贵的教具,但却忽略了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要,以确定其个别化教学的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课程实施的中心是儿童,而不仅仅是教具的简单操作。基于此,日常生活教育应该是充满“生活味”的,应该是满足儿童的生活与成长需要的,但遗憾的是,笔者在幼儿园的观察中发现,有的教师对于儿童生活中的吃、穿、睡等方面鲜少重视,甚至有的时候采取“放羊”态度。这样的态度似乎给予了儿童最充分的自由,但这样的自由却是无意义的,日常生活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态度中被弱化而走向边缘化。
综合来看,误区的形成原因,一是当前在我国幼儿园存在较普遍的超前教育现象,不少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了数学、英语、珠心算等课程,出现了较严重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另外,家长对“特长教育”的盲目跟风,迫使幼儿忙于学习器乐、书法、舞蹈等技能,基本的生活能力的培养则被完全忽视了。在他们看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远远比不上学习这些东西重要。二是教师没能真正把握好日常生活教育的精髓所在。教师是保证日常生活教育实效的关键因素。但在我国,由于蒙台梭利教师培养体系不完善,且培训费用昂贵等因素,严重影响了蒙台梭利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甚至有的教师完全是在“走马观花式”的“培训”后就匆匆“上任”,这无疑会严重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实施和传播。当教师没有具备胜任力,就必然容易使教育走样变味。同样的,没能真正把握日常生活教育精髓的教师,也就无法胜任日常生活教育。
三、几点思考
当前,我国的特殊国情造就的“独二代”家庭,凸显出较严重的儿童教育问题。由于丧失了独立的实践机会,最终的结果是,“独二代”习得生活能力的机会被剥夺,独立生存能力差,致使其缺乏自信心,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由此,我们重新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精髓,重新审视日常生活教育的宝贵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重新彰显日常生活教育的价值
其实,日常生活教育是整个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基础,与蒙台梭利其他领域的教育密不可分。如,幼儿用手或工具拿、夹各种不同大小、软硬的物品,在用水的活动中直接感知水温、水性等,与感知觉的训练紧密结合;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中需要计数物品的数量、形状,又与数学学习密不可分;在照顾动植物方面与科学探索更是有直接关系;文明礼仪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则要依赖关于国家与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的学习;语言学习离不开日常生活情境,因为脱离生活经验或实物的声音和词汇,对幼儿而言,将是抽象与不可理解的。可见,幼儿的日常生活练习绝非孤立于其他领域,反而与其密切融合。因此,全面认识日常生活教育的价值,将日常生活教育作为幼儿园的基础课程,这对于科学认识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正确教育儿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二)准确定位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儿童之家”被称为“导师”,首先,他是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即要耐心地观察儿童,关心他们的需要。“教师必须成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而非主动地施加影响力的人。她的被动包含着热切的科学未知欲和对希望观察对象的绝对尊重。教师必须理解和体悟她作为观察者的立场:积极主动应当存在于所要观察的现象之中。”[9]在“儿童之家”中,教师还是一个积极的引导者,是儿童获得知识的引导者,在引导的过程中,使儿童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潜力无穷的,那么,在日常生活教育中,教师要学会设计并提供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而不是扮演命令者的角色,主宰儿童的日常生活。
(三)全面确立自我教育原则
蒙台梭利科学地提出了儿童自我教育思想。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活动、自我教育是形成一个人的重要条件。如果成人不重视儿童自我教育,过分强调他人教育,会导致儿童被动的学习,最终导致消极的学习效果。其实,蒙台梭利推崇的“有准备的环境”目的就是让儿童在其中进行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让儿童在与周围环境及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显示出惊人的智慧,形成独立和自信的良好品质。在日常生活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激发儿童的内在需要,给予儿童独立活动和获取经验的机会,切忌以批评惩罚或包办代替等不当言行,去阻断儿童自身成长的巨大能量。
当然,本土化探索也是改进幼儿园日常生活教育的重要途径。作为“舶来品”,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有些内容不适合我国国情。在教育内容上,要求教师善于挖掘出切合儿童生活经验的课程内容,引导儿童对生活的认知和感悟,由此丰富其生活经验。此外,我们应根据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精髓,多设计、补充一些教具,如在考虑不同民族的差异性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中华民族生活习惯的日常生活练习体系和相应的活动材料,从而有效地培养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在教育形式的运用上,蒙台梭利教育法讲究的是个别教育。但是,个别教育在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根据儿童的个性差异进行个别化、开放式的教学,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我国幼儿园班额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等教学形式,以此提升我国幼儿园日常生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第2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57.
[2]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47
[3]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任代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6
[4] 霍力岩,胡文娟.略论蒙台梭利教育法之精要.幼儿教育,2008(3).
[5] [6] 赵荣昌,张济正.外国教育论著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545,518.
[7] [9]玛丽亚.蒙台梭利,霍力岩,李敏谊,胡文娟译.蒙台梭利教育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8] 霍力岩.当前我国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要误区、关键问题与基本思路[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2).
节选自CMS国际学术杂志《中国蒙台梭利》,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